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大衛‧哈維《新自由主義》第一週 David Harvey, Neoliberalism Week 1

請利用此處把讀書心得以回應的方式剖上去,謝謝!
形式、內容皆不拘,請多多發揮您的想像力與求知慾!

3 則留言:

Yalingchou 提到...

心得
從1970-80開始危新自由主義的興盛期, 從大陸的鄧小平, 美國雷根, 英國柴契爾, 這些所謂”強勢大國”都傾向新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主張擁有個人私人財產, 自由企業競爭, 反對政府干預, 增進效率。但是911後, 美國布希以反恐之名, 進駐伊拉克, 倡導伊拉克的外商公司私有化、解除銀行、媒體、交通等的限制,除了石油還有勞工自由。我不明白布希政府為何能以反恐之名, 進駐伊拉克, 將新自由主義帶入伊拉克而後又對石油與勞工加以限制? 這令人不禁懷疑是為石油利益, 畢竟是全球第二大石油蘊藏量國家。因此, 到底新自由主義對人類好嗎? 政府若盡量不干涉市場的好嗎? 或者, 其實新自由主義只對某些「強權國家(已開發國)」有利? 利用全球經濟組織, 如WTO, WORLD BANK, IMF等, 以自由之名對開發中或未開發國進行剝削?
其實, 新自由主義的本意很好, 但易於遭「強權國家)」濫用, 導致剝削。這令人不禁想起十九世紀的達爾文進化論, 最後竟演變成社會達爾文主義、殖民主義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人們才開始反思。如果以時間是循環形式在流動, 那麼新自由主義將來的演變會不會也和達爾文進化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雅玲

Unknown 提到...

David Harvey. ﹤A Brief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 ﹥

一般對於新自由主義的概念,通常認為是從1979及1980年英國的佘契爾夫人及美國雷根總統上台後,全面展開的經濟政策改革,它是西方戰後保守主義政治下的產物。但在本書中David Harvey卻指出新自由主義的起源,早在1973年美國政權強力干預下的智利即已出現。

新自由主義用國家的力量向工人階級進攻,不但收回了工人階級在戰後所得的薪資及福利的增長,也取消了國家對公民在基本生活上的保障,結束了戰後二十多年維護資本主義政權的「福利國家」政策。伴隨著削減稅收、削減國家的福利支出、增加軍事支出以及將國有事業私有化等等。英美兩大帝國的當權者聯手帶頭把前一段與工會和平共處的政策倒轉過來。

David Harvey認為新自由主義是包裝以烏托邦式的浪漫規劃的政治計謀,重建資本累積的條件。壟斷資本積累的策略也配合其國內的新自由主義政策,積極將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推展到各地。並且藉由其母國的協助,以各種金融貿易組織在全世界進行掠奪與侵占,並且在近年來以華盛頓共識的宣傳為其剝削行為加以裝飾。

此外它們也沒有忽略在政治、意識形態上的打擊異己以及傳播宣傳。並且由於當時戰後社會氣氛對「自由」的想像及渴望,以及左派暫無法將自由與社會正義做完整的結合,保守的右派因而獨占了對「自由」的詮釋權。

而在文中可以看出,David Harvey認為自由本身是一個不段在改變的歷史產物,在不同的時空和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後,自由這概念亦會對其意義有所翻新。而自由也是一個內在相互矛盾的概念。並且,「自由」不是如新自由主義者所言,一定是好的應該全盤接受的價值。

在我看來,「自由」應是一個開放性的概念,在這個前提下理應容許各家對其不同的理解及詮釋。然則新自由主義卻以自由民主的捍衛者自居,在國際上將其一元的價值理性以全球化的意識形態為傳播途徑,強勢介入他國的政治經濟層面。受影響牽制的相對弱勢國家便成為新自由主義國家資本積累的掠奪及剝削對象。而反對新自由主義價值者則被污名化為極權、邪惡中心國家,在此價值體系下受到譴責,甚而戰爭討伐。此即為新自由主義捍衛其中心價值的方式。在我的認知中,似乎與「自由」的意象有些出入。而這樣的「自由」是否適合各地不同人民的需求,是否符合當今人們的期望,似乎仍然有很大的探討空間。


明如

茱兒 提到...

從經濟的角度來講自由,即是所謂的自由市場,主張的就是政府不要干預市場的運作,透過供需雙方自行的調整,市場最終會得到平衡。這樣的邏輯,在乍聽之下,似乎充滿了說服力,然而,卻並非所有的市場均適用,尤其是具有高經濟價值的天然資源,例如、石油。在人類經過了現代化的過程後,石油早已成了難以取代的必須品,尤其是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而這類的天然資源,卻往往相較於自由地被限制著,辜且不論對天然資源的限制是好亦或壞,至少,這樣的事實顯示的絕非是自由市場。

而所謂的新自由主義就是建立在這樣不自由、不平等的經濟結構上。尤其是隨著資本主義的擴張,個人對自我追求的意識上升,往往把自由置於無上。在十幾年前,台灣有個著名的廣告詞,「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能」是當時年輕人在大人世界中尋求解放的心聲。這樣的口號,同樣地顯示了在新自由主義中,人們對追求目地的精神。

放眼世界各國的發展歷史,有那一個國家的歷史中是不存在所謂的階級概念的?往往有錢、有權與有名之間是劃上等號的。因此,資本主義所帶來的經濟解放,對過去許多中、下產階級的人而言,是個轉機,甚至更是摒棄階級的機會。放在經濟發展的脈絡中來看,自由追求利益的目地,成了企業剝削勞工、強國干涉弱國合理化的理由。而所謂的新自由主義,其實只是隨著階級的不同,存在於不同的層次之中,人們還是跳脫不了階級的束縛,得到完全的自由。

新自由主義的美麗糖衣不是一個人能包裝而成的,而是有系統、有目地的在許多人合作之下完成的,透過教育、政策與媒體的讚揚,深入人們的週遭環境,不斷的加深對新自由主義的信仰。尤其在電腦通訊科技的進步下,國家與私人企業的經濟發展版圖,更容易、方便的擴張到世界各國。而這將帶來什麼危機?中國二千年文化,一直著重於群體與家庭的安定,隨著東、西方經濟的互動,也帶動了文化的交流。然而,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主導位置,大量的帶入了個人主義的追求,而這影響了台灣的社會文化。從這個例子來看,新自由主義還長遠地影響了國家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