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阿圖舍(L. Althusser)之「意識型態和意識型態的國家機器」

我搜尋到了一些相關的國內討論,供大家參考參考(其中有兩篇論文以阿圖舍的觀點來討論教育問題):

(三)L. Althusser--意識型態與教育階層化

L. Althusser在「意識型態和意識型態的國家機器」一文中解釋了生產條件的再生產、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社會結構,再轉進說明國家機器的形成與賦予國家機器作用的意識型態之間的關係,並說明教育作為國家機器構造中的其中之一,無非是在進行階級再製的工作,在資本主義社會下,支配階級經此得以鞏固自身並操弄從屬階級的階層分配,據此而言,教育這一套機器,無疑的是一套設計精良的階層化機器。

意識型態國家機器作為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中一種精密的控管機制,其機制作用在於維持了一個特定的社會秩序、一套特定的生產關係及一種不為人所察覺的特定權力運作。透過意識型態國家機器的作用,個人不在被組織、監督或甚至操控的對象,反而是被收編的對象。意識型態國家機器的作用在於使從屬階級將支配階級所有的意識型態內化,並受意識型態國家機器儀式支配而行事。

就教育制度作為一種意識型態國家機器的作用而言,Althusser認為教育制度作為一種意識型態國家機器的目的在於資本主義之生產條件的再製包括生產力的再製與生產關係的再製。在學校教育中關於生產力的再製,其途徑為學校中專業之能的教導。而關於生產關係的再製,其途徑是意識型態的陶冶即教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紀律與道德規範。教育制度作為一種意識型態國家機器是指政治的統治階級藉著教育來傳遞有利於國家的意識型態,以利於鞏固其統治地位,並打壓不利於或對其統治地位可能造成威脅的思想。此外,統治者也透過教育中特定知識、道德、價值與哲學,來合法化其統治與宰制的正當性。(教社通訊26期)

以上摘自 陳俊升 南華教社所碩士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37/37-14.htm

教師專業中教師角色之轉變 賴孟俞著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4/64-40.htm

社會階級的意義與要素及其在教育研究的運用性與原則

姜添輝著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副教授)

http://content.edu.tw/primary/society/ks_ck/lotus/a4.htm

3 則留言:

Yalingchou 提到...

意識型態與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 心得

依照阿圖塞的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所言,他為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做了些補充:國家機器又分為意識型態的國家機器、(鎮壓性)國家機器,及其意識形態的生產作用。我覺得這些觀念很新穎,彷彿從模糊的觀念中得到一套清晰的理論架構。在這麼多阿圖塞定義的國家機器中,特別是教育機器與我們從小就息息相關,尤其是學校。
學校,就意識形態來說,是一個教育我們的地方,我們在那裡學習通識教育、專業知識、道德倫理等一些世界的遊戲規則,若做的不好,老師、家長、甚至連自己都否定自己,但真的是如此嗎?會不會是其他人錯了?阿圖塞說這個國家機器依照標準作業把我們每個人都品質控管,而且可怕的是它利用的手段是透過意志形態,因為這樣,所以大部分「每個人」都會認為「學生在學校考個好分數,將來找好工作,以後才有前途」,倘若有人不認同這種想法,質疑制度,那麼他就可能不是好學生、異類、不受歡迎人物等。而且,人們還依照你畢業的學校評斷你的好壞(商品的優劣),代表在資本主義的生產品質。因此,每個人都依照著這個脈絡走,且此意識形態可能彼此影響,成為一種深信不疑的信念。
意識形態可能改變嗎? 文中提到中古世紀的教會是教育的場所,但現在已被學校取代。我認為是受科學革命的影響,人們懷疑宗教與科學之間的關係,認為人們需要獲得實證主義的知識多過宗教知識,所以才變成學校來提供品質管理。但現今的學校有可能在被改變嗎? 不僅場所改變、知識內容也改變? 當然,場所可能會移到「空中」(網際網路),至於知識內容,人類還是需要制定一套共同契約,才能彼此約束管理,只是可能從一套意識形態換成另一套吧。

茱兒 提到...

資本主義所展現的不只是個人財富上的積累,它自己本身也對整個社會進行一種意識形態的積累,如Boutang所提出的認知型資本主義即是一種表現方式。然而,資本主義究竟是如何具體地在社會中進行它的積累?阿圖塞在本文,以生產資料、勞動力及生產關係的再生產,說明了資本主義透過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宰制人民的方法。並指出,教育機器為資產階級建立的第一號機器,灌輸給下一代的是以謀生技能為表面,實質是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

11月4日刊於yahoo的一篇報導標題為「補習費一學期6萬2500元,家長咬牙大排長龍」。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在補習班劃位時取得一個較好的位置,於前晚坐在補習班外排隊,除此之外,還指出了補習費用是將近家長二個月的薪資,這都是為了能夠考取明星學校。顯示了家長為了下一代更好的發展,所付出的代價與沈重的負擔。

從這個例子可看出,家庭與教育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是如何實踐它的意識形態,並保證了下一代的生產關係的再生產。對此,我們要反思的是,是什麼樣強烈的意識形態,使許多的家長在現有的教育體制外,願意負擔高額的教育費用,讓自己的下一代和現在的自己一樣維持著與資本家、企業家間的剝削關係。教育本身或許仍逃離不了意識形態的範疇,但也要儘量的從國家機器或資本主義中被分辨出來。

Unknown 提到...

Louis Althusser. 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
CH 6 -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


「意識形態」(ideology)是一套展現個人對真實存在條件的想像關係,它拒絕做為一種真實的呈現。意識形態涉及到現實,然而要挖掘出這個世界的意識形態背後的真實,則需要對這些意識形態加以解釋。每一種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和每一種它的實踐都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實現。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意識形態也有「物質」的存在,就如Althusser在文中提到的教會、學校、工會等 都是傳遞意識形態的機構。

在資本主義的社會型構之中,上層建築受到下層建築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制約,同時上層建築也透過政治與文化霸權(鎮壓性與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對下層建築進行控制,以保證這種剩餘價值榨取的過程、鞏固有利於優勢階級的剝削體制的延續。如同Eegels指出的,「意識形態」是一套扭曲的世界觀,散佈符合資產階級利益的思考模式。

曾經「教會」作為此種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主要角色,隨著社會的演變,如今教育機器成為了主要的戰場。學生花費數年的時間在學校學習「正確」的行為及社會規範、「正確」的思想及價值觀,藉由這樣的過程型塑我們對正確與偏差的概念,以及在這個階級社會中應該扮演履行的角色。這是資本主義社會中「教育」的正功能,儘管它宣傳的是一套僅僅符合少數「統治階級」利益的價值觀,但在這個社會制度中似乎是非常重要而不容質疑挑戰的一環。

值得我們深思之處在於,學校或者所謂教育機構,若只是作為一個散佈鞏固優勢階級利益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它的絕對性與神聖性就十分值得質疑。在我看來進入學校接受「教育」是一個人進行社會化與人格型塑的重要過程。如果教育不能提供更寬廣的視野、批判的角度,啟發我們重新審視我們在整個社會結構中的位置與角色,幫助教導我們思考尋找主體價值與方向。那麼「學校」似乎不過只是一個行為訓練所,「教師」也不過只是行為訓練師。而進入所謂正統的「教育機器」接受教育不過是呈現意識形態以點名召喚(hailing)的方式讓每個人變成對象,成為意識形態的產物,連結於資本主義的社會型構。

明如